计算机网络3:物理层
1. 傅里叶变换
- f = 1/T:基本频率,即一次谐波频率
- an,bn:n 次谐波项的正弦和余弦振幅
由上述公式可得有如下结论:
- 通过信道的谐波次数越多,信号越逼真
- 传送信号脉冲频率越高(脉冲宽度越窄),要求信道的带宽就越大
2. 信道通信方式
-
单工通信
-
半双工通信
-
全双工通信
3. 传输方式
-
频带传输(模拟信号传输)
- 调制:数字信号 -> 模拟信号
-
ASK,Amplitude Shift Keying
-
FSK, Frequency Shift Keying
-
PSK, Phase Shift Keying
-
解调:模拟信号 -> 数字信号
-
脉冲代码调制,PCM
-
差分脉冲代码调制:不是将振幅值直接数字化,二十根据前后两个采样值的差进行编码
-
基带传输(数字信号传输)
- 一般采用低电平 0,高电平 1 的方式传输数据
- 所占频率成分宽,对传输线有要求
4. 传输介质
- 有线介质
- 双绞线:模拟信号 + 数字信号,高频传输性能差
- 同轴电缆:抗干扰性、价格适中
- 光纤:通过光的有无表示数字信号,抗干扰性强,价格高
- 特点:需要布线,抗干扰性好
- 无线介质
- 通过大气进行各种形式的传播,如:微波、红外线、卫星信道等
- 特点:无需布线,抗干扰性差
5. 性能指标
-
时延: 一个数据块(帧、分组、报文段等)从链路或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
-
发送时延,Transmission Delay
TD = 数据长度 / 信道带宽(发送速率) -
传播时延,Propagation Delay
PD = 链路长度 / 传播速率
- 转发时延,Relay Delay
RD = 排队时延 + 入网时延 + 处理时延
-
-
传输速率:每秒传输的编码前数字数据的二进制位数,单位 bps(bits per second)
-
码元传输速率: 线路编码后的传输速率,每秒传输的码元大小,单位 baud/s,波特率(RB)
-
编码效率:Rb / RB
-
时延带宽积:传播时延 * 带宽,又称比特长度(以比特位单位的链路长度)
-
误码率
- 误比特率 = 传错的比特数 / 发出的比特数
- 误帧率
- 误分组率
-
吞吐量:有效数据长度 / 总时延
-
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
Nyquist 公式
- C:最大数据传输率,单位 bps
- H:带宽,单位 Hz
- V:信号电平级数
数据传输率 C 随信号编码级数增加而增加
Shannel 公式
-
S:信号功率
-
N:噪声功率
-
信噪比公式
- S/NdB:信噪比
噪声的存在将使得编码级数不可能无限增加
例题
6. 信道复用
为提高线路利用率,经常让多个信号同时共用一条物理线路
- 时分复用 (TDM,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)
- 将时间分成等长时间片
- 时间片轮转收发信号
- 频分复用(FDM,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)
- 将不同信号调制到不同频率范围
- 波分复用(WDM,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)
- 类似频分复用,这里分的是光波(光纤中的应用),利用不同波长范围的光波传输
- 码分复用(CDM,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)
- 用一组包含互相正交的码字的码组携带多路信号
7. 数据交换
交换:动态设定通信双方间的线路,动态接通或断开通信线路
I. 电路交换
-
原理:利用可切换的物理通信线路,连接通信双方
-
步骤:建立电路 -> 传输数据 -> 拆除电路
-
特点
- 发数据前,建立点到点的临时、专用的物理通路
- 物理通路建立时间长,数据传送延迟短
II. 报文交换
-
原理:信息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
-
特点
- 线路利用率高
- 要求中间结点缓冲大
- 延迟时间长
III. 分组交换
- 分组:比报文还小的信息段,通常有最大长度限制
- 信元:大小固定的信息段
- 原理:信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
- 源节点:报文 -> 分组
- 目的结点:分组 -> 报文
- 特点:
- 网络结点设备中不预先分配资源
- 线路利用率高
- 结点存储器利用率高
- 易于重传,可靠性高
- 易于开始新的传输,让紧急信息优先通过
- 额外信息增加
i. 数据报
- 每个分组独立路由
- 适合传送少量分组,省去呼叫建立过程,速度快
- 可以较好处理拥塞
- 可靠
ii. 虚电路
- 所有分组只做一次路由
- 发送分组前建立虚电路
- 处理拥塞困难
- 不可靠
8. 物理层规程
- DTC, Data Terminal Equipment
- DCE, 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
- 物理层功能:在两个网络设备之间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
- 物理层特性
- 机械特性:定义物理连接的插接装置
- 电气特性:规定信号电压高低
- 功能特性:定义线路的功能(数据、控制、定时、地)
- 规程特性:数据交换的操作序列

原文链接:计算机网络3:物理层
nightmorning的博客 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还没有任何评论,你来说两句吧!